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11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

[复制链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31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
1)化静为动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如黄庭坚题《题竹石牧牛》,如果去掉这首诗的题目和序言,简直就是一首描绘牧童骑牛场景的诗:
      郊野、石块、竹林,构成一副由远及近富有层次的画面;“峥嵘”写出了郊野的形,“绿”写出了郊野的色,“倚”、“御”更是写出了画面景物的动作,赋予画面以动感;诗人以诙谐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后四句活画出诗人既怜石又爱竹的心理,让人忍俊不禁。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辛勤 于 2020-5-31 22:37 编辑

2)变无为有
   画面由于受画幅的限制,不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题李世南画扇》:回答问题时,首先要弄清哪些是画中之景,那些是画外之景。回答这类问题时要答:这些景外之景的描写运用了想象手法,使画面上的景物活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体现了画外之景和画外之趣,拓展了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便于诗人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3)借题发挥
  诗歌就是来抒发思想情感的,当然,题画诗也不例外。不否认有个别题画诗的作者悟透了画作的意蕴,用诗歌来表达画作的思想情感。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

例1:明人徐渭自题《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自己题自己的画作,当然,诗意与画意浑然一体。作者把自己一生的怀才不遇、人生的不平、郁勃之气,通过笔墨宣泄出来。读完此诗,再看画作,那点点撒落的,不知是墨还是泪。

例2: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吾家池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借诗表达了自身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4)深化画境
一首好的题画诗,既要再现画面,使人如见其画,又要跳出画面,使人画外见意,从而既再现画境,又扩展和深化画境。这一特点在诗人给别人的画题诗这类诗中,表现更为突出。
     很多朋友对如何深化画境常常为之困惑的,深化画境的目的是啥?那就是重在述志。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一起来赏析符铸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辛勤 于 2020-5-31 22:40 编辑

符铸(1886—1947年),字铁年,号瓢庵,别署闲存居士,署其居室为脱静庐。祖籍湖南衡阳,生于广东潮州,晚年居留上海。为符翕之子,幼承家学, 少年便负书名,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书则融合禇、米,字形端正,行笔硬朗,颇见法度。花卉近徐渭、陈道复,古松怪石,苍润老劲。偶写近体诗,自然天成,言简意深。与汤定之、谢公展、王师子、郑午昌、陆丹林、谢玉岑、张大千、张善子以年龄长幼为序,成立“九社”。九人常聚一处,谈诗论画,抨击时局,史称:“民国九友”。

符铸所作《菊石图》,画上下巨石两块,菊花从两石中间长出,昂首怒放,风姿绰约。巨石以粗犷的线条,淋漓的墨色绘成,双钩花瓣,浓墨点叶,花枝扶疏,凌风傲霜,寄托着画家清高脱俗的精神品格。右上侧题诗一首,曰:


幽花晚更佳,秋光发清畅,
酌酒倚云根,醉歌时一放。


题款“甲申(1944年)秋,符铁年并录旧句于晚静庐。”诗开头两句,描绘菊花以傲霜之姿,在秋光中独放光彩,虽花开得比百花迟晚,但更为明丽生动、清秀高雅。
后两句跳出画面,直接刻画赏花人。此时诗人倚石赏花,酌酒赋诗,如痴如醉,不时放声高歌,这狂放的姿态,淋漓尽致地逗出作者赏菊情怀,也是作者菊花一样的高洁品格的真实写照,使画面的境界得以深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符铸所作《梅竹图》,图中奇石大小两块,高低错落;梅竹从小石伸出,互相依偎。构图精巧,力感十足,饶有生趣,表现出修竹的清高之骨,与梅的君子之风,灵秀却不浮躁,幽深而不显枯寂。左上角题诗一首,曰:

梅竹多幽致,挥豪逸兴增。
画禅谁领得,欲问苦瓜僧。

题款“丹林仁兄大雅正,壬申冬铸年。”诗人通过梅竹,借物抒情。梅之疏影冷香,竹之坚硬挺拔,相映成趣,高洁脱俗。面对心爱的梅竹,诗人逸兴倍增,挥毫赋诗,寄志抒怀,颇有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之豪情。然而究竟是谁能领得“画禅”真意,最好还是去问一问苦瓜僧吧。


“画禅”指所画景物带有禅意,有远离世间烟火的意味。“苦瓜僧”为明末清初画僧原济(石涛),艺术个性鲜明,是清代画家卓越代表,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其显赫的地位。诗的第三、四句以石涛为例,说明画和禅的密切关系,点明主旨。诗作以极为凝练的笔墨,烘托出极为深邃和宽广的底蕴,使物象明显突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5)托物言志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古代文人画家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托物言志阐发画意,寄托作者深沉的感慨。或借画师之画,言“我”之心志,将画意加以发挥引申,使绘画借诗的境界意趣而得到升华。

如:王冕的《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题写在他为良佐所画《梅花画》上的七言绝句,是王冕画梅生涯和自我性情的写照。王冕青年时代曾专心研究孙吴兵法,学习击剑,有澄清天下之志,但屡试不第,使他看清了元朝的腐朽统治,遂放旷江海,绝意仕途。他隐居在山明水秀的诸暨九里山,躬耕读书并植梅花千树,自号梅花屋主,王冕长期与梅花为友,对梅花的形态、习性有极深的体验,并体悟到梅花有一种内在的精神之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又把这种高尚的梅格和自己的身世、人格结合起来,梅花即我,我即梅花。“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它显示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人生,它是画之魂,是诗之魂,更是作者闪光的灵魂。宋代梁栋所作的《渊明携酒图》,借助画面直接形象“今朝有一壶,携之访亲友”的触发,借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曲折的表达了自己隐迹山林,不求名利和反抗黑暗现实的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6)虚实结合
    题画诗毕竟是诗,是物象与心象的融合。题画诗贵传画外之意,在好的题画诗中,诗人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深邃的意境。所谓实,就是指具体的景致物象;所谓虚,就是指抽象的思维活动。以虚补实,以情思突显景物,是题画诗的一大特点。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是实写;在惠崇这幅“鸭戏图”里,“春江水暖”用“鸭先知”移情于画,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是虚写。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实写;后者,诗人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便想到以之做烹调佐料的河豚,合情合理,是虚写。这首诗有实有虚,虚实相生,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春江晚景”,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所不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68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题画诗是题在画上的,应当做到诗与画两相映以发,成为珠联璧合的整体;同时,作为一类文学作品,它又应当离开了画仍不先其独立的艺术生命。不必看画,只从首句所再现的景物美,所创造的意境美,从诗人所表露的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兴会中,读者自会为之吸引,受到感染,得到启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9 1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