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词3期研修班第7讲:词的表现手法--(重字)重复手法并介绍词牌《忆秦娥》
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句内字的重复手法(叠字的运用)
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词的句内字的重复手法(重字的运用),并介绍词牌《忆秦娥》。
一、词的句内字的重复手法中重字的运用
(一)词的句法中叠字、叠词和重字有什么区别
我们先看例子,来区别一下叠字叠词和重字。
卜算子 其一(宋•无名氏)
曾约再来时,花暗春风树。今日人来花未开,春未知人处。
坐客有疏狂,彩笔题新语。浑为玉人颓玉山,忘了阳关路
提问:这首词中重了哪几个字,各重了几次?
——“人”重了三次,“花”重了两次,“未”重了两次,“春”重了两次,“玉”也重了两次
请大家注意,这里都是重字,但是不是叠字。
那么重字和叠字有什么不同呢?
大家可以看出,重字是不连在一起的,是在句子中不同位置上的字的重复。叠字是连在一起的。
重字在近体诗中是尽量避免重复使用的,可是在词中却成了一种重复手法的运用。是经常会用到的。
(二)句内字的重复手法(重字的运用)在词中的表现
我们还是先看这一个例词:
卜算子(宋•无名氏)
我有一枝花,斟我些儿酒。唯愿花心似我心,岁岁长相守。
满满泛金杯。重把花来嗅。不愿花枝在我旁,付与他人手。
唯愿花心似我心,
这一个七字句,重了哪几个字呢?
对是“心”字,在句内重复了。
这是七言句的句内重字法。
心,是什么词性?
对,是名词重字法。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量意。 日日思君不见君,
这句有几字重了?
所以重字只有君
君是名词吧
这也是名词的重字法 再看一个例子
卜算子 其一 席上送王彦猷(宋•周紫芝)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江北江南几度秋,
江字在这句中也重了
江也是名词
上面是第一种句内重字法:名词句内重字法。
再看下面的例子
卜算子 其二(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别也应难见也难
这一句中重了哪几个字呢?
对,“也”和“难”两个字重复了。
它们是什么词性呢
也,本是副词,在这里有连接作用,可以算是连词吧,也是虚词。 这是第二种句内重字法:虚词重字法。
难,本是形容词,这里算是形容词的用法吧。
这是第三种句内重字法:形容词重字法。
再看一首
卜算子 其三(宋•徐俯)
清池过雨凉,暗有清香度。缥缈娉婷绝代歌,翠袖风中举。
忽敛双眉去。总是关情处。一段江山一片云,又下阳台雨。
一段江山一片云,这句中重复了什么字呢?
——这句中的“一”字重复了。
一是什么词性呢?
——对,是数词
这就是第四种句内重字法:数词重字法。
(三)什么词性的字可以在句内重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现在总结一下按字的词性分。
重字有四种句内重字法:
1,名词重字法 大家说,刚才学的哪些句是句内名词重复呢? 如:
江北江南几度秋
日日思君不见君,
唯愿花心似我心
2.虚词重字法。
如:
住也应难去也难
别也应难见也难
这是同一首的两句,都有虚词“也”
3形容词重字法,
例: 别也应难见也难,
住也应难去也难,
还是这两句,也算是形容词“难”重复了。
4,数词重字法。
如:
一段江山一片云
这里用了数词重字法
二、介绍词牌《忆秦娥》
(一)词牌名介绍
忆秦娥 元高拭词注“商调”。按此词昉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更名《秦楼月》。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名《双荷叶》。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张辑词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词牌来源
“ 忆秦娥”词牌最早见于《忆秦娥·箫声咽》词。对于《忆秦娥·箫声咽》的作者,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理由是《李太白全集》并无此词,至今所知盛唐诗人除李白外无一人作此词。因此一般认为是晚唐五代词人所作,后被误归于李白名下。因词中有“ 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箫,嫁给仙人萧史。此词牌别名甚多,因李白词有“ 秦娥梦断秦楼月”而又名“秦楼月”;因苏轼词有“ 清光偏照双荷叶”而又名“双荷叶”;因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而又名“蓬莱阁”;因张辑词有“ 碧云暮合”而又名“碧云深”;因宋媛孙道绚词有“ 花深深”而又名“花深深”;因明徐有贞词有“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而又名“中秋月”。贺铸词名“子夜歌”,长筌子词名“ 华溪仄” 。
(二)词牌格律
1、正体
忆秦娥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中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叠中中中中句中中平仄韵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平中仄中平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叠中平中仄句中中平仄韵 此调押仄韵者,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之不作叠句,石词之少押一韵,秦词之多口号四句,倪词之减去叠句,虽为变格,犹与李词大同小异。至冯延巳创为减字之体,张词由此添字,毛词由此偷声,在变格中更与诸家不同。 前段起句,周邦彦词“香馥馥”,上“馥”字仄声。第二句,赵师侠词“不堪凉月穿珠箔”,“不”字仄声,“凉”字平声。第四句,李之仪词“迎得云归”,“得”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五句,李词“还送云别”,“送”字仄声。换头句,苏轼词“背风迎南泪珠滑”,“泪”字仄声。第五句,周紫芝词“西楼残月”,“西”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姚、石、秦、倪四词。
2、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晁补之 牵人意 高堂照碧临烟水 清秋至 东山时伴 谢公携妓
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 应相记 坐中少个 孟嘉狂醉
平仄平平平仄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 此与李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不作叠句体异。
3、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一叠韵 石孝友 秦楼月 秦娥本是秦宫客 秦宫客 梦云风韵 借仙标格
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叠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相从无计不如休 如今去也空相忆 空相忆 尊前欢笑 梦中寻觅
平平平仄仄平平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叠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此与李词同,惟换头句第七字用平声不押仄韵异。 4、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秦观
秦观词序:
驴背吟诗清到骨,人间别是閒勋业。
云台烟阁久销沉,千载人图灞桥雪。 灞桥雪 茫茫万径人踪灭 人踪灭 此时方见 乾坤空阔
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叠仄平平仄句平平平仄韵 骑驴老子真奇绝 肩山吟耸清寒冽 清寒冽 祇缘不禁 梅花撩拨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叠仄平仄仄句平平平仄韵
此即李词体,惟词首多口号四句异。 按秦词四首,每首前各有口号四句,即以口号末句三字为起句,亦如《调笑令》例。乐府舞曲转踏类如此。 5、又一体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倪瓒 扶疏玉 蟾宫树影阑干曲 一襟香雾 几枝金粟
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姮娥镜掩秋云绿 无端风雨声相续 不须澄霁 为沽醹醁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韵
此亦李词体,惟前后段减去两叠句异。
6、 又一体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冯延巳 风淅淅 夜雨连云黑 滴滴 窗外芭蕉灯下客
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除非魂梦到乡国 免被关山隔 忆忆 一句枕前争忘得
平平平仄仄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韵仄仄仄平平平仄韵
此词前后段起句与李白词同,惟第二句各减二字,第三句各减一字,第四、五句减一字,祇作七字一句。此体仅见《阳春集》,无别首可校。
7、又一体
双调四十一句,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张先
参差竹 吹断相思曲 情不足 西北高楼穷远目
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忆苕溪 寒影透清玉 秋雁南飞速 菰草绿 应下溪头沙上宿
仄平平读平仄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韵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此与冯词同,惟换头添一字,前后段第三句各添一字,仍照李白词体作三字句异。
8、又一体
双调三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毛滂
夜夜 夜了花开也 连忙 指点银瓶索酒尝
仄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明朝花落知多少 莫把残红扫 愁人 一片花飞减却春
中平中仄平平仄换仄韵中仄平平仄韵平平换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此词句读与冯词同,但冯词起句三字,此词两字,冯词全押仄韵,此词前后第三、四句偷用平声,虽同本李词,亦自成一体耳。 毛词别首前段第四句“先借春光与酒家”,“先”字平声。换头句“夜寒我醉谁扶我”,“夜”字、“我”字俱仄声。第二句“应抱瑶琴卧”,“应”字平声,馀平仄悉同。
9、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贺铸 晓朦胧 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 淩波人去 拜月楼空
中平平韵中平中仄中平平韵中平平叠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 去年今日东门东 鲜妆辉映桃花红 桃花红 吹开吹落 一任东风
中平中仄中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平韵平平平叠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
此调押平韵,以此词为正体,若秦词之多口号四句,颜词之减去叠句,皆变格也。 前段起句,程垓词“青门深”,“青”字平声。后段起句,贺词别首“粉娥采叶共亲蚕”,“共”字仄声。第二句,孙道绚词“画眉楼上愁登临”,“画”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秦词、颜词。
10、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一叠韵。秦观
秦观词序:
帝城东畔富韶华,满路飘香烂彩霞。
多少风流年少客,马蹄踏遍曲江花。
曲江花 宜春十里锦云遮 锦云遮 水边院落 山下人家
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叠仄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 茸茸细草承香车 金鞍玉勒争年华 争年华 酒楼青旆 歌板红牙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平平平叠仄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
此即贺词体,惟词前多口号四句异
11、 又一体
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颜奎 水云幽 怕黄霜竹生新愁 如今何处 倚月明楼
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平韵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龙吟杳杳天悠悠 腾蛟起舞鸣箜篌 听吹短气 江上无秋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
此词见元《天下同文录》,亦贺词体,惟前后段各减两叠句异。倪瓒仄韵词,正与此同。
(三)词牌特点
1 、押韵:仄韵,一韵到底。(仄韵,多押入声韵)
2 、有叠句,反复咏唱。上下阕第三句是叠韵,叠句。
3 、最后四字句对偶。
4 、内容:适合描写悲欢离合的凄婉之情。
下面我们再说说一些特殊情况:
第三句第八句是叠韵
李白例词的第二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个秦字在本句使用辘轳格,但是其他各家例词并无遵守,做了解就可以了
在这里我重新说明一下,现在的词牌格律我们使用的是龙榆生先生的词谱,钦定词谱中有的句子平仄符号标的不是很严谨,如果按谱填,很容易误导新手,
我举个例子:
比如钦定词谱中,年年柳色 这句,给出的平仄是⊙⊙◎◎,四个可平可仄
我曾见过很多人填的词格律不对,而人家说,我是按词谱填的,不可能出错
那么按词牌填的为什么又会出错呢
原因就在于,词谱中给出的平仄虽然是可平可仄,但是用时要有若干修正
举例,中中中中,四个中,那么填词时候能填四个平或者四个仄吗?
显然不能,这时候我们就要参照例词了,例词是平平仄仄或者仄仄平平,我们就要按照例词,决不能看词谱是四个可平可仄就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填
再举例,中平中仄,这个格式,如果两个中都写成平或仄,并不算出律,但是最正确的作法是什么,就是为了照顾平仄和谐,一作平则三作仄,反之,一作仄则三作平,平平仄仄或仄平平仄,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词谱要做若干修正来使用
所以以后别说按谱填词就不会出错了。
我们来看这句例词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乐游原上,词谱是中平中仄,例词是仄平平仄
咸阳古道,词谱是中平中仄,例词是 平平仄仄
我们学词,要仔细揣摩词谱,不能拿来就填,不能只学形似,要神似。
要照顾平仄协调。
龙谱是这样,钦定词谱是那样,我们就多看几个词谱,选一个大家公认的句式,这样不更合理么
还有个参照方法,当两个词谱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选名家例词作依据。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个变格:
例词: 贺铸《忆秦娥(晓朦胧)》平韵格。
中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平(韵)。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
〖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仄平平(韵)。
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仄平平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平(韵)。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
〖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仄平平(韵)。
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大家仔细看,会发现,这个例作,突破了我们平时说的不许三平尾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
原因在于,本词本为仄韵格,况且词牌要求宜用入声,而变格改作平声押韵,以平代入,原来的仄韵脚变成了平,就出现了三平尾
以平代入的情况,还有个词牌,就是钗头凤,结句的难,难,难,也是如此,以后我们会接触到
仄平平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平(韵)。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
我们来看这个典型句,
两句的前六字,和李白例作完全相同,只末尾仄韵改平韵,就成了三平尾了。
(四)词赏析
忆秦娥·箫声咽
作者: 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注释
⑴此词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之为 李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
⑵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⑶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⑷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三辅黄图》卷六:“文帝灞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⑸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其地势较高,可俯视长安城,在唐代是游览之地。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⑹咸阳古道: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
⑺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⑻汉家:汉朝。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读来凄婉动人。古人对它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此词“以气象胜”。
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所说的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 —741年)时代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不同,但它又确实是盛唐气象之一种。它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沉雄,又带有悲凉之气。
这种“气象”在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 742—756年)后期李白的作品《古风·一百四十年》《远别离》《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等诗都可以看到。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中写道:
“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
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
原野旷超缅,关河纷错重。”
与这首《忆秦娥》格调气象十分近似。
杜甫天宝后期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也有相类之处。
胡应麟说这首词“气亦衰飒”,反映了晚唐王朝衰变的气运。
其实此词似是反映了天宝后期表面上依然歌舞升平、内部危机重重的盛唐之衰。
因此,这首词可能作于天宝后期。词人以比拟的手法,托秦娥抒情怀,把直观的感情与意象浑融在一起,上片由个人的忧愁写开,下片过渡到历史忧愁。 这首词不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那样由客观景物的渲染过渡到人物内心感受的描摹。
它一开始就写出人物内心的情态:呜咽的箫声把秦娥从梦中惊醒,此时,一钩残月斜映在窗前。
梦虽断了,她却还似乎沉浸在梦境之中,与情人欢会,可是眼前只有这冰冷的残月陪伴着她。
多少个这样的月夜,叫她黯然消魂、顾影自怜。
因此,下面自然转入对“灞陵伤别”的回忆。
《雍录》载:“汉世凡东出涵、潼,必自灞陵始,故赠行者于此折柳相送。”
可是,柳色绿了,一年又一年,而伊人依然远隔一方,只有那鸣咽的箫声和着低声的啜泣,冰冷的残月陪伴着消瘦的倩影,葱绿的柳色句起往事的回忆。
实际上这是作者以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内心对某种事物的苦思与追求,这种苦思与追求是执着的,然而又是没有结果的。 词的上片始终纠葛在个人的悲欢离合之中,下片则出现了较大的跌宕。
似乎比拟手法已不能满足感情的表达了,词人要撇开先前的主体,直接把自己融入画面之中。
换头处突兀以“乐游原上清秋节”起,画面是清秋节佳侣如云的狂欢时景,可是主人公茕茕孑立在西风残照之中,“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杜甫《乐游园歌》)。
此时,个人的忧愁完全被抛开了,或者说融入了历史的忧愁之中,词人通过对秦、汉那样赫赫王朝的遗迹——咸阳古道、汉代陵墓的掇取,从而进入了历史的反思。
古道悠悠,音尘杳然,繁华、奢侈、纵欲,一切都被埋葬了,只剩下陵墓相伴着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百年、千年地存在下去。
作者不是在凭吊秦皇汉武,他是在反思历史和现实。这里交杂着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的反思。
词人固然没有正面写唐王朝的苟且繁华,但“乐游原上清秋节”这就足够了,这使人自然想象到天宝后期那种古罗马式的穷奢极欲和狂欢极乐。
可没有人能从中去体会那潜在的破碎感。秦代、汉代过去了,只剩下悠悠的古道和孤独的陵墓,面对着西风残照。
这固然是过去的遗迹,然而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实景,同时,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实景又必然使人联系到王朝的未来。
于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被取消了,浑融在一起,历史的时序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种表象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造成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或者说是毁灭感,填塞在人们心头,这就是历史反思的结果。
因而上片的个人忧愁只能被取代,作为下片的陪衬。 此词意境博大开阔,风格宏妙浑厚。读者从敦煌曲子词中也可以看到类似格调,而不类中晚唐的清婉绮丽。 陆游说:“唐自大中以后,诗家日趋浅薄,其间不复有前辈宏妙浑厚之作。”(《花间集跋》)。
诗风与词风自身存在着交错否定之趋势。 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真作金石声。
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字荒率空泛,无一处逞才使气。
以此而言,设为李太白之色,毋宁认是杜少陵之笔。其风格诚在五代花间未见,亦非歌席诸曲之所能拟望,已开宋代词之格调。
好,今天就到这里吧。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小渔村词二期研修班第七讲作业:
填《卜算子》一首或者《忆秦娥》一首,题材范围:中秋
要求:
1、《卜算子》运用今天学过的句内重字法的一种。
2、《忆秦娥》运用重句法。
3、互评:楼下评楼上的,第一楼评最后一楼的。必须做的!
卜算子词谱:
卜算子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仄中句中仄平平仄韵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中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韵
忆秦娥词谱:
忆秦娥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中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叠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平平仄叠中平中仄句仄平平仄韵 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二晚上12点。
小渔村词3期研修班教室网址: http://www.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