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香小妹《采桑子 冬雪》赏析 采桑子.冬雪 李有香
谁将碎玉频频洒?灿了枝头,醉了清流,吻遍山川意未休。
东君巧点三冬画,粉蕊娇羞,梦里情柔,喜见琼花笑九州。 这是一首写冬雪的词作。 有香小妹在这首《采桑子冬雪》中将冬雪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冬雪进行了人格化的描写,亲切自然。在词中寄托了自己境界开阔、心容天下的情怀,整个词作格调清新明丽,意境脱俗,亮点精彩纷呈。试作简析如下: 词的上片,主要刻画冬雪的形象。 谁将碎玉频频洒? 起句一问,雪的形象即跃然纸上。一个“谁”字令人回味和想象,碎玉则形象化的写出了雪的特征,如晶莹剔透的碎玉一般。施耐庵《水浒传》二四回中说:“其日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乱琼碎玉”不正是雪的真实写照吗?“频频洒”好不吝啬,尽情挥洒,潇洒自如。 灿了枝头,醉了清流。 毛公写雪则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的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而有香小妹写雪则是“灿了枝头,醉了清流”——写的清新细腻,婉约亲切。从“枝头”“清流”等侧面来描写雪的形象,这样的雪没有哪一个人是不喜闻乐见的。 吻遍山川意未休。 写的极是深沉婉约,温柔缠绵。一个“吻”字——将雪对山川的爱怜之情,写的极是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遍”则体现了雪的广博的胸怀,“意未休”写出了雪的执着。雪既然“灿了枝头,醉了清流”,当然会不遗余力的“吻遍山川”杜甫有“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那么雪的这个“吻遍山川”不也可以看出是“雪”的宽广胸怀吗? 整个词的上阙,有香小妹穷形尽相、倾注感情的写出了雪的形象,并不是仅仅从客观的角度来描写,而是巧妙的达到了主客观的有机统一。 词的下片,主要写出了雪的精神与情态。 东君巧点三冬画。 写出了冬天的韵味。冬天本就应该是红妆素裹、分外娆妖的季节,一个“巧点”写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冬天画一般的境界——“三冬画”。真有元稹“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的意蕴。不过有香小妹写的概括,元稹写的具体而已,但是却异曲同工,都是写出了——画里江山。 粉蕊娇羞,梦里情柔。 紧承上片的“灿了枝头,醉了清流”两个四字句而来。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意蕴深厚,耐人寻味。如果说“灿了枝头,醉了清流”这是从“形”的角度来写的话,那么“粉蕊娇羞,梦里情柔”则是从“神”的角度来写,可谓是形神兼备。写出了冬雪的情态。 喜见琼花笑九州。 最后结拍,主旨升华。格调向上。巧妙的照应了上片的结句“吻遍山川意未休”,正因为“吻遍山川意未休”,所以,才能做到“喜见琼花笑九州”。诗句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痕迹。有香小妹对没有生命的雪,却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可以看出是用心写出来的。 整个词的下片,将没有生命的雪却写出了具有人一般的生命。 如果说“千古情种第一人”将雪赋予了人的生命,当非曹公莫属。那么本词“喜见琼花笑九州”则可以说继承了曹公的传统。达到了物人合一的程度,有香小妹将自己的主观世界辐射到了客观世界上去。 总之个人感觉,虽然有些描写还未能摆脱前人的一些窠臼,但瑕不掩瑜,整个词作,用语清新明丽,意境超尘脱俗,充满亮色。 以上是个见。可能有很多误解之处。还望有香小妹多多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