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2.如何评价周伯仁这种貌似“作死”的行为 ?
答:王敦掌握军权,为晋元帝所猜忌,制约不成激怒了王敦,于是率军进攻建康,王导在朝中为相,自然要受牵连。王导带着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都在宫门外候罪。当时有一人,名为周顗,字伯仁,与王导有交。他进宫见皇帝时,路过宫门,王导向他大呼:"伯仁,一家大小百余口性命都交到你手上了!"但当时周伯仁未加理睬,进宫后却向皇帝大力保证王导的忠诚,言辞极为恳切,晋元帝听之。周伯仁好酒,在宫中饮宴得大醉后出宫,王导此时还在宫外候罪,又呼伯仁救其身家性命,而伯仁又未理睬,反对随从说:“我要诛杀那些乱臣贼子,换取金印,挂在手肘后!"由此结下误会,王导怀恨在心。实际上周伯仁回到家后又上书为王导陈辩无罪之辞,而王导对此种种皆不知晓。
后来,王导的堂兄王敦攻进了石头城,王敦因此事征求王导的意见,说:“伯仁声望很高,请他任三司应该可以胜任。”王导不说话。王敦又问:“难道只能当令或者仆?”王导还是不回答。王敦又说“那就只有杀掉了。”王导仍不回答,于是王敦下令斩伯仁。王导因为不知周伯仁救了他,所以对王敦的问题不置可否。周伯仁就这样含冤而死了。
在我们赞扬周伯仁有气节,是一个坦荡的君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完整却合理的讲出来,有一些“高傲”的秘密会要你的命。
同时,你为别人做了好事,特别是为别人做了生死攸关的事情的事后,一定要当事人知道。因为当事人不知道你为他做这件生死攸关的事情,搞不好搞就会变成你自己生死攸关的事情。
这不是随便表功,而是你做了,有什么不可以说呢?周伯仁气节无敌,但处理的方式欠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