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21

“天下第一狂对联”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11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振波浪清 于 2020-1-27 11:56 编辑

“天下第一狂对联”挂在湖南,只有8字,但真正懂的人不多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11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是一种对偶语句,也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至今的瑰宝之一。

一般老百姓叫它“对子”,文人雅士喜欢叫它“楹联”。

它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写在布上,或是刻在柱子、木头、柱子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11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对联,大家能想到的更多是过年挂的春联、家有喜事挂的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挂在住宅门前、寺庙里面,挂在商铺、景点门前的也不少。

在当今中国景点中最有名的对联,当属湖南长沙岳麓山东麓的岳麓书院那一副了。

去过那里的人都看到过,甚至拍照留念的时候将其同框了,没去过的也许都听说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11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副楹联出现在书院大门上,名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寥寥八个字,却在海内外文人学者圈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11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这对联的来历有一段故事。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间,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老师袁名曜(湖南宁乡人)执掌岳麓书院山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11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有人就邀请他来题字撰写大门联,当时袁先生出了上联“惟楚有材”后,想让学生们来接下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11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坐的各位学子静下心来仔细思索,过了好一会功夫,也没有想到好句子对上。

这个时候,贡生张中阶走了过来,大家都在说这个对子的事情,张生不假思索,出口对上“于斯为盛”。

于是,这幅名联就这样戏剧性地撰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11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袁先生所出的上联“惟楚有材”,是引用国学经典《左传》中一个叫做楚材晋用的典故,原句就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而张生所对的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中的“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11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之所以这样讲,本来的意思是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的大好局面。

在这副对联中,上句的“惟”字是语气助词一样的存在,没有实际意义,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唯一”的唯。所以,上句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楚有才”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8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6113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下句的“斯”,是“这里”的意思。

因此,“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最初的意思是说“楚地的人才在此地会聚”。后来,它也被理解为:“楚国真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岳麓书院更是英才荟聚之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5 0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