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3-18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同治帝去世时,两宫皇太后以同治帝无子,便以淳亲王之子、同治帝堂弟载湉入承大统(即光绪帝),以弟继兄。这样做,当然有违清廷祖制,但有利于慈禧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吴可读谏诤不听,便决心以死相谏,以尸相谏。同治帝下葬惠陵的仪式结束后,官员们相继返京,随扈的吴氏却自己留在蓟州,夜宿三义庙,遗下一封奏疏,仰药自尽。
这是1874年,吴在小女儿出嫁时所作的贺联。在不长的一副对联中,用了两个典故。向平,名长,字子平,东汉时河南人。《后汉书》说他在子女婚嫁过后,遂不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不知所终。郝普,《世说新语》载,晋代王湛拟自娶郝普之女为妻,王湛父开始不同意,后同意其女进门,才知郝女既美丽又贤惠,非常高兴,时人也传为美谈。
上联是作者自表心意与自慰,意为我家现还有八口人的沉重负担,现在最小的女儿已出嫁,从此可了却儿女之累,无牵无挂了。下联是对女儿的嘱咐,希望她已嫁婚,这一辈子永远不要忘记应像郝普之女一样贤惠,做个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此联措词得体,用典贴切,平实之中透出一股喜慰之情,可见其精妙。 (景常春)
当时,吴某还有一副对联贺女儿出嫁:
婿如羲之献之可耳;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