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化谷金青 于 2019-1-22 17:49 编辑
稼穑辛劳后 寒庐琢小词 农民李圣尧先生的词
陈裕华
李圣尧,潜江市乡下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近古稀,少年时小学也未读完,近年在农忙之中坚持跑几十路,到我任教的市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过一段时间。 一个这样的农人,又在这样的年纪,居然跻身了诗词之伍,而且在2016年就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是“照顾草根”?是—?不用乱猜了,还是先看看他的长短句吧。 菩萨蛮·雪 捎来北国迎春露,凌空化羽翩翩舞。玉白洁无瑕,何方不是家。 轻身拈不起,融入春心里。骚客喜吟诗,“春来发几枝”。
王国维先生强调“词以境界为上”,这首小词就颇显境界。雪有形色:“化羽”“舞”“玉白”“轻”“拈不起”,更有“神”:“何方不是家”,坦然大度,“融入春心里”,舍己,助春姑造福万物。这是雪吗?是,又不是,分明是作者“意”的“寄托”胸襟的“袒露”。咏物“不离不滞”,他知之且娴熟也。更妙的是巧引唐人名句收以“春来发几枝”,一石双鸟,既扣主题“雪”又昭展“騒客”,可佩!
菩萨蛮·看电视《桃花朵朵开》
凝寒散尽清阳沐,东风又绿万千树。喜雨伴春来,桃花朵朵开。 两度牵红线,黄昏挽手恋。日暖柳丝长,月华梦更香。
当今时代服务平台多多,红娘牵彩绕线,鸳鸯结良缘,这“桃花朵朵开”就是一个婚介平台。作者的眼投向了这里(春心犹保)。如何写之?难。他避开了介绍性的描写,而是以“凝寒散尽”“东风又绿”景语“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然后点出象征意颇强的景语“喜雨”“伴春”,水到渠成“亮题”—“桃花朵朵开”。下阕以多彩且富寓意的“两度”“黄昏”暗示这里的婚介特点。最后收以“日暖(幸福)柳丝长(情笃),月华梦更香(甜蜜)”……味在其中祝福在其中。如果没有一双慧眼一腔热情和不俗的笔力,能“凑”出这样的词吗?
虞美人
阳关一曲琴音渺,何处寻芳草。小楼明月透西窗,梦里依稀倩影裹红妆。 倾杯把酒愁浇醉,莫把情敲碎。年年风雨报秋残,留下过期船票忆江南。
彩画的意境,亦朦亦朗的情思,既旧也新的“典故”(“阳关”“芳草”“西窗”“船票”),新颖的句式和灵动的词语组合如“浇醉”“敲碎”等,构成了这首寄怀小词,招展了情的曼妙。
青玉案·代笔 流光暗影穿花步。但记忆、梅妆露。浓艳情怀能几许?片时春梦,欢情难笃,锦瑟年华误。 离愁别恨万千缕,冻笔斜敲断肠赋。此恨绵绵朝暮暮。残英飞尽,心娥归户,无语泪先诉。
玩弄文字者谁能不涉红尘,谁个无有异性之交?然而人言可畏,不能不防,故有“代言”之赘。 被“代”者是位失偶了的女士。过着“断肠”日子,“锦瑟年华”白白耽“误”。“此恨绵绵”,然而也只能“无语泪先诉”!小词如哭如诉令人凄惋。词有“波折”,感情融在写景述事之中:“但”有转折意,又用设问引出“断肠”,过片承前并加重语气道出“离愁别恨”,再画“残英飞尽”凄凉之景……可谓成功之作。
不用再列述他的词篇了,仅就上引四词,我们不难看出李先生是位善于“编织”小词的“婉约”词人。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给词定性:“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以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何为“要眇宜修”?叶嘉莹先生解释说“‘要眇’是‘好貌’,‘修’是‘饰也’,就是说要眇是一种美好的样子,修是一种装饰美。”李先生可说善于这种“修饰”。他的词中意象丰富意境鲜明,语言清新,既有古色也不溺于陈腐。他喜欢写景,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至于他的词算不算“好词”,各人所持尺度不一,不可能都伸拇指。这里只是论词,偏于词的艺术面,我将他置于优秀的范围。因为他的词“意蕴丰富,能给读者非常幽微的、丰美的联想,有这样境界的就是好的词”。(叶嘉莹)。于是我为之题曰: 稼穑辛劳后,寒庐琢小词。 临窗追幻影,伏案理尘丝。 笔醮清芳写,情缘雅韵弥。 悠吟园径绕,满眼绿茵萋。
上已说李先生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至终也是农民,但他跻身了诗词界,而且“婉约”得可比于若干玩婉词的吟坛才媛。何以能臻此境界?问其故他也说不清,但是他告诉我青年时期读过不少宋词,而今也背不得了,这就是所谓的得鱼忘筌,宋词的情采、韵致,秦观、贺铸、周邦彦、吴文英、姜夔、李清照、晏家父子等大家的绮思和词风已融入了他的血脉骨髓。“秘”就要这里,中国诗词文化的魔力魅力也在这里,于是我想顺便强调的也在这里:诗词朋友们,别忙于“批量写诗填词”,转为读、背、诵、悟,“胸有诗书气自华”,尽力多“烂熟”些诗词精华在肚里吧。
2019年元月20日于化谷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