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查看: 424|回复: 26

历史事件(长征)

[复制链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0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3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事件(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0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1基本介绍编辑
长征图
长征图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0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0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0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了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0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后,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经固原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0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0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2长征背景编辑
长征
长征

      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德国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0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3词语来历编辑
长征
长征
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的1935年5月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首次提出了“长征”一词。此前,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目标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提法是“突围行动”和“长途行军”;遵义会议后提出“西征”。这张布告首次用了“红军万里长征”一语,“万里”是从瑞金算起的行程,“长征”则表现了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后的振奋和自豪。“长征”一词很快就用开了。1935年9月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首次提出“二万余里的长征”。到陕北后,毛泽东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

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红军总司令朱德”

布告的起草者是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主编《红星报》的陆定一。他在布告中采用流行的六言骈句,短短156个字,通俗简明,易记易传,鞭笞了四川军阀欺压夷人的罪行,表述了工农红军的民族平等政策和严明纪律。可以说“长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定用词是陆定一的创造,并经朱德总司令首肯传播开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4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203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布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红军和平借道通过彝民区,抢渡大渡河创造了条件。由于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彝族的压迫和挑拨,彝、汉两族隔阂和误解很深。因此红军一进入汉彝杂居的越西、冕宁一带,就张贴出了这张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先遣队于22日晨进入大凉山彝民区,突遭手持土枪、长矛的彝民拦阻,甚至扒光了先头部队的衣服。但红军为了解除彝民的敌视和猜忌,坚持不开枪还击,耐心向他们说明红军是为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此次是借道北上。刘伯承还与彝族沽鸡头人小叶丹在海子边饮鸡血誓盟,结为兄弟,这就是著名的彝海结盟。23日,在彝民向导的陪送下,先遣队顺利通过彝民区。5月24日先遣队占领安顺场,25日渡河成功。26日中央军委决定沿河两路进军,夺取泸定桥。29日红四团飞夺泸定桥,1935年6月2日,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迷梦。

     红军走后,当地群众冒着风险保存了这张布告,1951年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征集并拨交中国国家博物馆。布告纵36.5厘米、横36厘米,油印,纸张已变黄,多处破损,印痕退色,背面有张贴痕迹,但字迹仍然清晰,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红军长征时过彝民区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1 0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