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6|回复: 8

[基本概念] 中国诗歌的流与潮 .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发表于 2022-6-2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中国诗歌的流与潮

.
作者/重阳JM
.
    “西诗”引进中国后,随着崇洋大潮的汹涌澎湃,由一朵欢快的浪花,迅猛发展呈高峰之势。难怪一些新诗大家们高喊着“中国诗的主流”,还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为此,人们不禁要问:何谓诗之“流”?何谓诗之“潮”?
    “流”原指液体沿着一定方向持续的移动。如水流成河,引伸为相继延续之意。“潮”原指海水受日月影响而起落的现象。其喻意为风潮、思潮等。可见,“流”与“潮”是有区别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要论诗之“流”,当从诗之“源”谈起。否则,无源之水将无从谈“流”。那么,诗之“源”是什么?它在哪里?这又要从人类的语言谈起。因为我们的老祖宗,在远古时代首先有了语言,而后才有“诗”的产生。远古时代的民歌民谣,大概就是诗之“源”吧。远古时代的“击掌而歌”、“顿足而歌”及“击节而歌”,不正揭示了节奏和韵律吗?在没有语言符号即文字产生之前的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曾有多少个“潮”产生,恐怕不会有人知道。但是,那诗(歌)必定是有节奏、有韵律的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否认!所以,诗(歌)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流”了千百万年了,也不知该有多少个内容和形式的“潮”产生。但所“流”的并不是其具体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其节奏和韵律。也就是说,诗之“流”,当是“节奏和韵律”之流。我们知道得最早的中国诗,当是《诗经》吧!《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那是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文字之后对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的光辉记载。《诗经》里的内容和形式,只是远古时代无数的诗(歌)内容和形式积淀下来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把“节奏和韵律”全部地“流”给了我们。因此说,诗歌的主流是节奏和韵律(韵律之诗),而不是内容和形式。也就是说,诗之“流”和“潮”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依存的。诗的韵律之“流”是鲜活的,永恒的;而内容和形式之“潮”,则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相对一时的。自远古悠久漫长的岁月中,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之“潮”,不管有多少之多或多大之大,都毕竟潮起潮落,成为浮糟或沉碴,留给了历史。而唯有“韵律之流”,流光溢彩,永葆青春,流过远古,流至现今,必定将流向未来!她永远是鲜活的,永恒的!
    因此,在中国诗之文明史上,曾有过的辞、赋、诗、词、曲、格律之潮,都是在“韵律之流”上、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诗形式之“潮”,从而代表着(体现)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时代的诗之主流,直至今日新韵的兴起。所以说,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她才是真正的代表着(体现)中国诗的主流。我们时刻关注着准备着迎接新韵大潮的到来。
    那么,我国在崇洋大潮的影响下形成的“西诗潮”,它的流在何处?流自何处?很显然,它是从外国流进中国的。那么“西诗潮”能代表(体现)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吗?中国人在世界上真正的彻底地站起来了吗?“崇洋大潮”“西诗潮”又意味着什么呢?
    外国诗,它是外国语言所形成的适合外国语音韵律的文体形式,由于语言思维的不同,译者不能也不可能用汉语把它的韵律译出来,正如中国诗的韵律不能也不可能用外语把它译出来一样!中国的“西诗潮”不是在中国诗的“韵律之流”上形成的,所以,对中国来说,它只是一个特殊的“潮”而不是“流”,更不是主流。因为它仅仅是当代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罢了。况且,“西诗潮”的回落已是有目共睹的现实了!
                                                                 2001.7.
首发2001年9月《艺苑·新韵》总146期。
转载于2002年7月《中国风》第151页。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之“流”,当是“节奏和韵律”之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主流是节奏和韵律(韵律之诗),而不是内容和形式。也就是说,诗之“流”和“潮”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依存的。诗的韵律之“流”是鲜活的,永恒的;而内容和形式之“潮”,则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相对一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西诗潮”不是在中国诗的“韵律之流”上形成的,所以,对中国来说,它只是一个特殊的“潮”而不是“流”,更不是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6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0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2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赞同文中观点。诗之“流”,应是对诗歌声律、节奏等形式化的审美感受。内容可以变化,但是同一民族对文艺的审美感受应有相同的心理需求。远古时代的劳动号子之所以要吟成“吭吁/吭吁”的声音节律,是因为劳动者再发声时不自觉地感受到声律上的美感。虽然不同时代的人对声律的审美感受会有所变化,但是仍然需要有固定声律形式上的审美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万

主题

105万

回帖

387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7367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6-2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词雅境美,情景交融。感谢老师精彩分享,遥祝老师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庆东字恕鸣 发表于 2022-6-24 10:32
词雅境美,情景交融。感谢老师精彩分享,遥祝老师夏祺笔丰!!

谢谢老师赏阅。祝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2-6-22 22:03
拜读学习,赞同文中观点。诗之“流”,应是对诗歌声律、节奏等形式化的审美感受。内容可以变化,但是同一民 ...

谢谢赞赏,深化理解,学习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780

回帖

38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63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2-6-22 22:03
拜读学习,赞同文中观点。诗之“流”,应是对诗歌声律、节奏等形式化的审美感受。内容可以变化,但是同一民 ...

谢谢赞赏,深化理解,学习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8 14: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