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2

[佳作转载] 王安石晚年的佛缘禅趣

[复制链接]

546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6-6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1-6-6 19:16 编辑

   王安石晚年的佛缘禅趣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被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然而,这位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晚年时却与佛教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
    归心向佛
   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二次罢相,回到江宁(今南京市)任“判江宁府”一职。次年辞官,在江宁府上元县城外筑了座“半山园”,过起了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他常骑上一头小毛驴,带着老仆人,在田野、山村漫游。吟诗、念佛、施舍,清心寡欲,俨然如出世之人。
   王安石与佛结缘甚早,年轻时就结交了许多高僧大德。他与蒋山觉海禅师的交情很深。觉海外表木讷而内隐慧珠,年轻时就与王安石成了好友,义若兄弟。王安石贵为宰相后,觉海因避结交权贵之嫌,特意疏远王安石。待到王安石辞官归隐,两人又和好如初,清谈终日。
   江宁钟山上,有一座宝公塔,王安石的长子王雱的祠堂就建在塔院内。一心向佛的王安石常去那儿怀念亡儿。一次扫墓后,他下决心将朝廷赐予的田产捐给寺庙,为儿子王雱“置办功德”。元丰七年(1084年),一场大病后,他将“半山园”也捐出来作为寺院。
   王安石长女颇有文才,出嫁后寄给父亲一首诗,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王安石接诗,给她寄去了一本《楞严新释》,劝她以佛法作为解脱,从中领悟诸缘如梦、不可执著之理。从中可见,晚年的王安石,几乎把全部的希望和兴趣都集中到佛教上了。
    诗兴禅趣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忘情山水、潜心佛学,精微而富于哲思的禅宗思想抚平了他刚强执拗的个性。这种清心寡欲的生活和心境,使其作品的内容与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江宁10年间,他以诗言志,以诗说禅,引禅入诗,做了大量参禅悟道的禅理诗和雅丽清绝的写景诗。
   如泛论佛法之《梦》: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诗人认为:世间如梦如幻、不可捉摸,故人应具有无所求之心。心无所求,则一念不起,清净空寂。这都是佛教的老生常谈,并无新意。然而王安石笔锋一转,指出世间既如梦幻,修行功德又何尝不是梦中之事呢?诗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显示出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无所不疑的风格。这首诗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他对佛教禅宗独到的见解。
   如净性自悟之《读<维摩经>》:
    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

    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作者在诗中指出,人生不过是四大和合而成,并无自性,如同泡沫与风,到头来终究梦境一场。不论是以刀寸割,还是涂以香油,不论感觉是舒适还是痛苦,在本质上都是空的,没有必要因此而产生憎爱和取舍。由此看来,维摩虽病,却能具有广大神通,入于解脱法门,令人心生敬意。
   然而,诗人终究是诗人,以诗说禅只是王安石诗兴禅趣的一小部分。禅宗对他的影响更多的是表现在他那充满禅趣的写景诗上,他倾注全部精力讲究艺术技巧,在语言运用上更加精湛圆熟了。
    山水共闲
   禅宗有“娟娟翠竹,总是法身,灿灿黄花,无非般若”的话头,其意是禅无处不在,即处处能发现,时时心契合,从而达到参禅悟道的最高境界。这在王安石晚年诗中常有出现。如《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游北山》“烟云藏古意,猿鹤弄秋声”。这些诗以轻倩之笔写淡远之思,追求空灵超然的情感,意境风格深蕴佛门妙道,在有意无意之间,透露出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禅机。
   王安石很多诗常用“闲”与“云”二字,以此表达他对闲居生活的快慰,如《游草堂寺》“只有春风似我闲”,《游钟山四首》之一“山水空流山自闲”。诗人笔下的山水、溪鸟、春风或自闲,或与诗人共闲,或似诗人闲。空中的云彩飘忽不定,舒卷自如,来去自由,象征适意。诗人寓哲理于意象,以禅家淡泊宁静平常心来对待生活的大起大落,从中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5468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6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6-6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笔下的山水、溪鸟、春风或自闲,或与诗人共闲,或似诗人闲。空中的云彩飘忽不定,舒卷自如,来去自由,象征适意。诗人寓哲理于意象,以禅家淡泊宁静平常心来对待生活的大起大落,从中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万

主题

105万

回帖

387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7507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6-6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赐玉欣赏。论坛一起诗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9 1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