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由历史典故到文学意象

[复制链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方面,随着离本事出现的年代越来越远,其文学意涵在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手中得以丰富,源出时自身所带有的物质性、实指性内容逐渐削弱,即“头巾”这一实物性的特征及功用开始模糊,而典故自身所承载的人物品性特质却逐渐加强,使“林宗巾”慢慢演化为一个以郭泰为范本而更为典型化了的概念性、象征性文学符号。文人往往出于作诗、属文的需求,用一些具有类似共性特征及“名人效应”的事物与之对举,营造一种具有整饬感的“诗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79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宗巾”和与之对举的此类相似典故,在这里已基本脱离了故事源出时的实指性内容,成为了某種象喻符号:精神方面,将其与“陋巷瓢”“莱芜甑”“如椽笔”对举,象征寒士安贫乐道的气节;形象方面,与“曾点服”“孟嘉帽”“叔子裘带”“鹤氅衣”对举,称扬才子雍容洒脱的风姿;性情方面,与“陶潜巾”“葛陂杖”对举,暗喻隐者孤高清洁的品行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0 19: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