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唐以后唐诗的研究

[复制链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李公略示高郎中吴山观月图
凭高宜晚更宜秋,下马归来即倚楼。
纳纳乾坤双老眼,滔滔江汉一扁舟。
满城明月空吴苑,隔岸青山认越州。
李白酒豪高适笔,当时人物总风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捣衣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腰袅,琵琶曾泣汉婵娟。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年始惘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孟頫对唐诗的赏爱,一如他所创造的书画意境,偏于“清远”的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戴表元、仇远、牟巘、赵孟頫诸江南诗人,优游于山水间,吟唱于清风明月下,他们在元初诗坛,皆力倡“宗唐得古”之主张,以唐诗为理想之范式,取其法度,从艺术的角度来复归唐音。同时,戴表元又能以“无迹之迹”的境界,牟巘以“唐人之风致”,一定程度地超越于对唐诗形迹的追摹,获得对唐诗更深一层的阐释与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义山论诗,就其美学精神而言,仍以宋型文化为其神髓。即标举一种“简淡”之美,“清峭”之气。“简淡”则“剥浮落华”,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清峭”则清拔而奇峭,具瘦硬之骨力。“淡”而“峭”,正是构成江西诗派美学精神的两大元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义山《题黄高士雪月集》
冰作丰姿水作神,群仙境界里诗人。
敲从竹起韵不俗,吟到梅来相逼真。
无己许令参后社,庭坚端的是前身。
有时石鼎堪联句,还许平分坐上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义山论诗,又颇能超越江西诗人喜言诗法之习,且针对宋诗过于刻削、生硬之弊,倡言“诗之天”,即以“自然”为宗,师法造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9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0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种光风霁月之襟怀,一种与造化会心的灵机,具有无限的超越精神。然而“诗至于无”之境界,与“大道无言”、“大音希声”一样,乃心灵至深处的体悟,乃近于“体道”的生命感受,纯乎以此论诗,虽对执泥于诗法的宋人有所超越,然终难免又落入虚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0 22: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