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论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

[复制链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景物的描写,使诗人发现,可以使用较少的外物,达到表达丰富的情感的审美效果,从而使诗歌日益走向了精练的路途,到唐代近体诗形成,更是将这种精练的审美要求的格律化、定型化、程式化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三,建安山水诗的出现,显示了诗人对于诗歌由记录功能向抒情功能的转型,建安时期五言诗体实现了由“言志”到“抒情”的转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91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指出五言诗实现了诗歌由言志(记录)功能向抒情功能的飞跃:五言诗不仅仅是要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实现了“有滋味”的审美效果,可以视为唐人“滋味说”的先声,而五言诗也成为唐诗的先行者;既追求“滋味”,又不脱离“滋味”所附丽的“事”“物”,达到“事”“物”(物象)与“滋味”的完美结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1 19: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