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词3期研修班第6讲:词的表现手法--重复手法(叠字)并介绍词牌《眼儿媚》 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豪放派的词风特点并练习填词《渔家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利用几节课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一下词的表现手法。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重复手法在填词中的运用。
重复手法在填词中经常运用。一个句子中的字可以重复,一首词中的前后句在相同位置的字词也可以重复,一首词中的上下片在相同的位置的字词也可以重复。重复手法种类繁多,运用之广,是填词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填词表现艺术手法。
下面我们根据重复手法的不同表现分别进行讲述。 一、句内字的重复手法(叠字的运用)
(一)句内叠字在词中的表现
下面先看例词: 卜算子 其二 席间再作(宋•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大家注意看这首词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句内用了叠字。
用叠字最著名的要数李清照的声声慢了: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开头就用了七组叠字: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首词的倒数第二句又用了两组叠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句内运用叠字的好处
那么我们来看看运用叠字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还是倒过头来看例词:
卜算子 其二 席间再作(宋•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先看这一首《卜算子》,小小的一首卜算子总共四十七个字,用了八组叠字,可谓是举世无双了。
我们看看它用叠字好还是不用叠字好呢? 我们可以把它的叠字换成同义词,读一读,感觉一下效果是怎样的。
袅娜水芝红,含情蒹葭浦。卷习西风淡漠烟,几点稀疏雨。
草率展杯觞,对此轻盈女。每叶红衣当酒船,轻细流霞举。
读读改的这首词,它的意思没有变,只是没有了叠字。
感觉不一样了吧?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句内用叠字的好处: 叠字的好处:
1、读起来琅琅上口
2、灵活生动
3、更有韵味
4、委婉曲折 这四条好处都是与主题关系不大,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叠字与非叠字的不同运用所起的不同作用。 那么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词能重叠使用呢
(三)什么词性的字可以用作叠字? 我们继续看例词:
卜算子 其五(宋•蔡伸)
重重雪外山,渺渺烟中路。路转山横无尽愁,正是分携处。
望极锦中书,肠断鱼中素。锦素沈沈两未期,鱼雁空相误。
大家看,从词性上看,上面的叠字是不是形容词? 又比如:
卜算子 和思宪史韵(宋•黄童)
不忍更回头,别泪多于雨。肺腑相看四十秋,奚止朝朝暮暮。
何事值花时,又是匆匆去。过了阳关更向西,总是思兄处。
这里的“朝朝暮暮”是不是名词呢? 匆匆是不是又是副词了? 我们再来看,匆匆是怎么组成的词,是不是由两个同义词“匆”组成的一个词呢? 显然,这里的“匆匆”不是由二个词叠成一个词的,而是有一个叫做连绵词的词。不能拆成二个词用。
所以这里不是词组。 匆 单字没有实在意义,匆匆不能拆成一个字使用,匆匆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虽然字面上是两个字
这就是汉语的构词法。 再看下面一首: 卜算子 集句(宋•赵彦端)
押霰韵
脉脉万重心,相望何时见。强半春寒去却来,野水差新燕。
远负白头吟,坐惜红颜变。欲问平安无使来,日落庭花转。
脉脉 是个什么词呢? 脉脉也是连绵词,词性是形容词。
再看一首词:
眼儿媚 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归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閒。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青山。 ——“盈盈秋水 淡淡青山”
盈盈,淡淡,也都是形容词重字。
再看下一下例子:
眼儿媚 贺铸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且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第一句的“萧萧”也是形容词叠字。 再看下一个例子:
卜算子(宋•俞国宝)
剪烛写香笺,拨火温寒醑。门外东风将我愁,欲作三更雨。
夜夜玉楼心,日日长亭路。豆蔻花开信不来,尘满金钗股。
夜夜,日日,时间名词重叠使用。
这两个又不是连绵词。
我们平常也这样说,如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什么的
大家都明白,时间词重叠了是什么意思吧?
一重叠了就表示成了每天,每月,每年,每日,每夜的意思吧,对时间进行的强调。
再看一个例子:
卜算子 其二 闻李正之茶马讣音(宋•辛弃疾)
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坐坐行行有倦时,更枕闲书卧。
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
这里的重叠:坐坐行行
又都是动词吧
再看一个例词:
朝中措 代宋仲温上德操(宋•吴儆)
文章声价擅南州。人物更风流。岂久徒劳州县,看看催上瀛洲。
朱颜绿鬓,画堂标王,宝带垂镠。睡起八砖影转,归来双烛光浮。 这里的叠词是“看看”,也是动词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什么词性的字可以经常在词中重叠字呢?
1、普通形容词,如:
凄惨--凄凄惨惨
冷清--冷冷清清
盈盈,淡淡,萧萧
2、连绵词,包括拟声词(摹拟声音的词)。如: 脉脉,匆匆,恰恰
3、时间名词,如: 年年,月月,天天,时时
4、副词,如:
匆匆
5、动词
如:听听,看看,坐坐,行行 二、介绍词牌《眼儿媚》 (一)词牌名介绍:
眼儿媚 左誉词有“斜月小阑干”句,名《小阑干》。韩淲词有“东风拂槛露犹寒”句,名《东风寒》。陆游词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二)词牌格式:
1、正体
眼儿媚 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 斜月小阑干 一双燕子 两行归雁 画角声残
平仄平平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 绮窗人在东风里 洒泪对春閒 也应似旧 盈盈秋水 淡淡青山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
此调以左词、贺词为正体,若赵词之换头句多押一韵,乃变格也。左词前段起句拗体,如王雱词之“杨柳丝丝弄轻柔”、曾觌词之“花近清明晚风寒”、尹焕词之“袅袅垂杨蘸清漪”皆是,故两词俱采,其两起句之平仄不可相通,任填者自择一体宗之。 前段第三句,黄公度词“如今憔悴”,“如”字、“憔”字俱平声。后段第一、二句,王雱词“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而”字平声,“往”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三句,黄机词“离愁多在”,“多”字平声。第四句,薛梦桂词“雁飞不到”,“雁”字、“不”字俱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贺词、赵词。
2、又一体 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贺铸
萧萧江上荻花秋 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 两行新雁 一叶扁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句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惜分长怕君先去 且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 明朝心上 后日眉头
仄平平仄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韵 此与左词同,惟前段起句不作拗体,如卢祖皋之“玉钩清晓上帘衣”、史达祖词之“儿家七十二鸳鸯”皆是。以下可平可仄即同左词。
3、又一体 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赵长卿 南枝消息杳然间 寂寞倚雕阑 紫腰艳艳 青腰袅袅 风月俱閒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句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韵 佳人环佩玉阑珊 作恶探花还 玉纤撚粟 樱唇呵粉 愁点眉弯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句平平平仄句平仄平平韵 此即贺词体,惟换头句多押一韵异。
(三)词赏析:
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朝代:宋代
作者: 贺铸
原文: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 上片以江边送别所见的景物烘托别离时的愁绪。饯行的酒席大约是设在江畔,只见江上芦苇都已开满了白花,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那无可奈何地随风晃动的姿态,萧萧瑟瑟的凄切声响,好像是有意做弄出许多忧愁的样子,给已经愁肠百结的离人平添了许多愁思。
抬眼望去,那西沉的太阳,恹恹地在落下去,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那从天际飞来的两行新雁,愈飞愈远,飞往南方的老家去了;眼前停靠着的这一条船,就要载着词人的朋友(也许是心上人)别去了。
下片进一步分写别前、别时,别后的心理活动。
词人说:我们之间的别离一直是我担心的事情,我常常怕你离我先去。
眼下,别离,无情地来临了,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只有拼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烦忧。
今天晚上,我的眼前还是一个活泼泼的你;到了明天,你的模样就只能留在我的心里;到了后天啊,想你、念你而又看不见你、喊不应你,我只能紧蹙双眉,忍受无休止的离愁的煎熬了,这怎能不教人心酸肠断呢!
这首词没有采用夸张的手法,基本上用白描,只四十八个字,便将别离的愁绪倾诉得相当充分,很有感染力。透过悲切凄清的愁绪,可以感受到送别人与远行者之间深挚的感情。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朝代:宋代 原文: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春日暖暖的阳光,像在抚弄着杨柳轻柔的枝条,在花园的小径上,涌动着浓浓的香气。可过了清明节天却阴了起来,云雾笼罩着红楼,好似是把它锁住,那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午睡醒来,听到莺儿美妙的鸣叫声,却又唤起了我的春愁。这莺儿却在哪里呢?是在绿杨影里,是在海棠亭畔,还是在红杏梢头?
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迟迟: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
轻柔:形容风和日暖。
花径:花间的小路。
暗香:指幽香。
朱楼:指富丽华美的楼阁。
梢头:树枝的顶端。 赏析 作者:佚名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上片“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两句,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
“迟迟春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日长而暖。“弄轻柔”三字,言和煦的阳光在抚弄着杨柳的柔枝嫩条。 秦观《江城子》词:“西城杨柳弄春柔。”“弄”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动鲜明。
对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间小径上,一股暗香扑鼻而来,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长,清明过后,却遇上阴霾的天气,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犹如给女主人公的内心罩上了一层愁雾,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
看来开头所写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
不然和煦的阳光与云雾是很难统一在一个画面上,也很难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云锁朱楼”的“锁”字,是一句之眼,它除了给读者云雾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锁”字蕴含丰富,将阴云四布的天气、深闺女子的被禁锢和心头的郁闷,尽括其中。
下片着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由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大凡心绪不佳的女子,最易闻鸟啼而惊心,故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之句。
试想一个愁绪万端的女子,在百无聊赖之时,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时光,午睡醒来,听到窗外莺声巧啭。不禁唤起了她的春愁。
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自问自答,颇耐人玩味。
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自然。作者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这是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在写景上不断变换画面,从明媚的春日,到阴霾的天气;时间上从清明之前,写到清明之后;有眼前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忆。
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听到的莺啼,看到的色彩。通过它们表现女主人公细腻的感情波澜。
下片词的自问自答,更是妙趣横生。
词人将静态的“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引入黄莺的巧啭,静中有动、寂中有声,化静态美为动态美,使读者仿佛听到莺啼之声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流播到另一个地方,使鸟啼之声富于立体感和流动感。
这是非常美的意境创造。
以听觉写鸟声的流动,使人辨别不出鸟鸣何处,词人的春愁,也像飞鸣的流莺,忽儿在东,忽儿在西,说不清准确的位置。这莫可名状的愁怨,词人并不说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补充。
(四)眼儿媚写作要点:
眼儿媚以七言,五言,四言律句组成,声情和婉,婉约,适合描写淡淡的轻愁。由于此调入南吕宫,情调较低沉,宜适抒写缠绵低抑情调。使人感到情急调苦,凄婉欲绝。
下片后面的三个四言句组成对偶句。 表达情感更鲜明生动,意境更优美,景结给人笔尽意不尽联想。 好,今天的课就先讲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
小渔村词3期研修班第6讲作业: 1、从宋词中找出十首运用叠字的词。
2、填词眼儿媚一首或者渔家傲一首。要求词中必须两处用叠字。
3、互评。
眼儿媚词谱:
眼儿媚 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 斜月小阑干 一双燕子 两行归雁 画角声残
平仄平平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 绮窗人在东风里 洒泪对春閒 也应似旧 盈盈秋水 淡淡青山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句中仄平平韵
渔家傲词谱:
渔家傲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 时光只解催人老 求得浅欢风日好 齐揭调 神仙一曲渔家傲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绿水悠悠天杳杳 浮生岂得长年少 莫惜醉来开口笑 须信道 人间万事何时了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二晚上12点。
小渔村词3期研修班教室网址:
http://www.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74
|